欢迎到访必威betway!

公司新闻
betway必威防震减灾研究所举行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
2019-09-30 08:34 点击: 作者: 来源:必威betway必威betway


 

防震减灾研究所30周年部分代表合影

 

甘肃省土木工程减震隔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挂牌

研究团队负责人李慧教授讲话

 

研究所所长杜永峰教授致辞

  

 

张博、刘彦辉、朱翔和刘迪等员工代表宣读合作单位及研究所创始人许铁生教授贺信 

毕业生代表向李慧教授献花

毕业生代表向杜永峰教授献花

2019920日下午,伴着betway必威百年校庆的喜悦气氛,betway必威防震减灾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甘肃省土木工程减震隔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挂牌仪式在兰工坪校区举行。防震减灾研究所学术带头人和部分在校的研究骨干成员以及来自广州大学、河北工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宁夏大学、山西大学、青海大学、兰州工业学院等本研究所毕业员工代表近60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西部土木工程减震隔震行业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betway必威防震减灾研究所桥梁隔震学术骨干李喜梅博士主持。

防震减灾研究团队负责人李慧教授在仪式上讲话,回顾了研究所3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主要成绩,希望大家在工作中努力增长才干,发扬防震减灾研究所的优良传统,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研究所所长杜永峰教授对老一辈专家创建研究团队和早期创业所付出的艰辛表达了敬意,并对甘肃省住建厅、甘肃省科技厅、省外国专家局等主管部门以及公司历任校领导长期以来对研究所的工作所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对毕业员工们和在校研究生为研究所发展付出的努力表达由衷的谢意。

随后,作为公司土木学科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生、现在已经成长为博导的程选生教授和现在已经成长为工程测绘学科带头人的党星海教授先后发言,他们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表达了对母校、老师以及社会的感恩之情,希望在读研究生要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实实在在地做学问,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回报社会。员工代表刘彦辉博士、朱翔博士、张博博士分别宣读了来自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防灾减灾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等有合作关系的兄弟单位贺信,认为该研究所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减隔震技术研究、应用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力量。员工代表刘迪博士宣读了防震减灾研究所创始人许铁生教授的贺信,许教授对研究所的发展感到欣慰。员工还推选代表给导师献上鲜花,并在发言中介绍自己工作情况,感谢母校和老师的培养。

由于当天校庆活动密集,仪式相对简短,来不及发言的外地返校员工张尚荣博士、包超博士、黄小宁博士、吴忠铁博士、徐天妮博士和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李万润博士都纷纷给组委会发来书面发言,表达了对母校百年校庆的祝福和对研究团队培养的感恩之情。目前已经成长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的韩建平教授等新一代研究所学科带头人由于当天承担学校校庆迎接嘉宾的任务而无法到场,他通过组委会信息平台向返校员工表达问候,祝福研究所不断发展壮大。

 

防震减灾研究所背景简介

betway必威防震减灾研究所的前身是由团队创始人许铁生教授于1989年成立的甘肃工业大学结构电算技术研究室,2000年学校正式批准成立了甘肃工业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成为土木工程学科一个重要的校属科学研究机构。2003年伴随着学校更名,研究所更名为betway必威防震减灾研究所。目前,研究所是betway必威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最为活跃的校属研究机构之一。现有教授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6名,讲师1名,博士生、硕士生120余名。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努力,研究所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陇原师德标兵1人,甘肃省师德标兵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研究所主要致力于结构振动控制与监测、结构健康监测、黄土围岩隧道及高层结构基础研究与工程咨询服务,研究所成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其中面上项目8项、青年项目5项。先后成为西部土木工程减震隔震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土木工程减震隔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省部级学科平台的秘书处。也成为国际减震控制学会(ASSISi)中国分会常任理事单位和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国际学术交流部等国际学术社团的秘书处。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之余,也承担了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新技术新人才基金和betway必威建筑工程系七七级员工奖励基金等学术公益社团的秘书处。研究所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研究所已毕业博士22名,硕士300余名。研究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但在学术方面严格要求,也注重思想道德引领,毕业生政治方向明确,走向社会后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成为所在单位技术骨干,部分已成长为当地的党政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