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必威betway!

公司新闻
教育部为公司“西北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授牌
2018-09-10 00:00 点击: 作者: 来源:必威betway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经过审核认定,包括betway必威西北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师团队在内的201个团队获得2017年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近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奖牌和证书颁发仪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betway必威朱彦鹏教授负责的西北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师团队接受表彰。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奖牌

西北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师团队1996年组建。20多年来,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其所在土木工程学科薪火相传、砥砺奋进,谱写了无悔的华丽篇章,先后成为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甘肃省创新研究群体。团队多名教师先后获得全国师德标兵、甘肃省师德标兵等多项荣誉。团队坚持将科研成果的最新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编写了大量的专业教材,建立了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制度,2部教材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6门课程成为甘肃省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近5年来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团队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勤奋敬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培养员工和团队青年教师,建设了一支爱岗敬业、扎根西北、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团队负责人朱彦鹏教授从教32年来,业绩突出、师德高尚,多次婉拒发达地区的高薪聘用,不计名誉、报酬,一心扑在教育科研事业上。他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无时不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青年教师和员工,言传身教,躬亲示范,是甘肃省师德标兵甘肃省优秀党员甘肃省优秀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团队杜永峰教授默默耕耘,坚持为本科生授课,认真为每位青年教师谋划教学科研发展方向,为培养合格老员工和青年教师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是一位率先垂范、心有大爱的好老师,先后荣获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甘肃省师德标兵陇原师德标兵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称号。王秀丽、韩建平、米海珍和周勇等骨干教授更是成为师生的榜样,继承和发扬团队优秀的师德师风,连续多人次荣获学校我最喜爱的老师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称号。他们高尚的师德成为师生广泛认同的楷模,目前,团队已形成了一批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学院获国家模范职工小家称号。

必威betway工会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

立德树人 培育英才

团队教师尊重和信任员工,把关怀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强烈的责任感表现在不遗余力地使员工成为能履行社会职能的人。他们总是在探索如何能更有效地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秉承对员工要严慈相济、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全心全意培养员工,引导员工积极向上,尊重员工人格的育人理念;员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团队最大的追求。

从团队组建开始,针对土木工程学科公司产品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团队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深入开展研究实践,并取得了明显实效,土木工程专业成为国内一流的高水平专业,连续四次通过住建部组织的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土木工程学科进入“B”档(前30%),标志着本团队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团队坚持教授、副教授全部为本科生授课。团队负责的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团队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培养了一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本科、硕士和博士人才。他们扎根西部、乐于奉献,不少人已成长为科研教学、管理或工程建设行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团队培养硕士426人、博士31人。

敢为人先 开拓创新

团队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湿陷性黄土工程与灾害防治、复杂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与健康监测、复杂钢结构与组合结构、土木工程材料四个研究方向。团队负责人朱彦鹏教授负责的西北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入选2013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17年获得滚动支持。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分别于2011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下设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和市政工程6个二级博士点学科;2007年获准建设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0年获准建设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学科2016年入选betway必威红柳国际一流团队建设层次,2017年入选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

近五年来,团队教师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5项,总经费达到2700万元;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6部,取得国家授权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登记6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5部,承办国内国际大型学术会议8次。目前,团队针对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发展前景广阔。

 

第一届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国际 研讨会(2017717~20号)

 2017年土木工程创新创业教育论坛(2017719~20号)

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研讨会(2017724~27号)

第九届全国结构抗火技术研讨会(20171012~14号)

绿色建筑与钢结构技术论坛暨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质量安全检测鉴定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20171013~15号)

甘于奉献 勇担大任

团队以解决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需求为目标,经过长期积累,围绕西北地区岩土与结构防灾减灾问题,形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与高填方地基处理黄土地区支挡结构静动力稳定性分析滑坡泥石流防治结构及资源综合化利用复杂工程结构减震控制大跨空间结构及钢结构理论分析与应用等特色研究方向,解决了大量的西北特殊条件下土木工程的各种科学和工程问题,为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效益,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影响。

团队结构抗震减震方面的成果,在汶川5.12地震中得到考验,被写入国家和地方规范;滑坡泥石流结构防治研究取得的系列成果,在舟曲和陇南泥石流、西部滑坡和边坡治理中得到应用,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验收中获得优秀,主编行业滑坡泥石流防治规程2本;创新性设计了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嘉峪关海豚气象塔和大量大跨度的钢结构工程,将钢结构应用到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性地研究了土木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方法,为云南、湖北、甘肃、陕西、青海和新疆纠偏处理了数十幢危楼,对兰州黄河铁桥进行了顶升和加固设计;深入研究西北高速公路、高铁、地铁、低丘缓坡造地和建筑等高边坡、深基坑、黄土隧道等工程问题,众多研究成果在国家和省市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解决了大量工程技术难题。

高边坡加固治理

填方造地现场

陇南成州机场地基处理与边坡防护试验研究

抗震防灾工程一线

大型复杂钢结构设计

团结协作 持续发展

近年来,团队开辟了多个科研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科研成果,创造性解决了柔性支挡结构静动力稳定性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滑坡泥石流结构防治等方面的问题,出版相关专著5本,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在做好科学研究的同时,团队注重教学科研融合发展工作,出版教材12部,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3项教学成果获甘肃省一等奖,负责2门省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了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教学梯队以服务人才培养、关爱员工成长为己任,不但注重教学梯队的学术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而且强调青年教师的进取心、公益心教育,倡导以德为先,骨干教师成为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和严谨的学术道德的业务骨干,在员工中广受好评。

团队克服地处西部、人才队伍建设困难、团队不稳定等不利因素,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使团队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团队成员51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9人,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在全国影响较大、在同类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队伍,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