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必威betway!

争优创先
1957年毛泽东请辞国家主席 朱德力荐刘少奇

毛泽东力辞国家主席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新中国设立国家主席一职也是他的首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祖国大陆还没完全解放,处战争状态,因此作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象征的国家元首——国家主席一职空缺,直至l954年9月。五年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直代理国家主席处理国务。不是国家元首的毛泽东也不得不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的身份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

  为了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元首(总统)区别开来,毛泽东特别强调了我们国家的元首(国家主席)要有自己的特色,他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可以解散国会,我们的主席不能解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反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倒可以罢免主席。国家主席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来的,并服从于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国家主席这一条,是毛泽东提出并再三坚持的。

  一可使中国有名正言顺的国家元首,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二防万一不测,保证国家政权的安全运转;三可在政府与全国人大常委会之间牵线搭桥,又不至于使其凌驾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上。

  1954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撤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同时决定设立国家主席。毛泽东以其在党内外、国内外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和无人可比的崇高威望,众望所归地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而德高望重的朱德,则当选为副主席。

  1958年初在南宁会议上,他再次对与会人员说:“去掉国家主席职务,专做党的主席。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做一些党所要求我做的事情。这样对于我的身体状况也比较适宜。”

  长期同毛泽东朝夕相处、深知他的脾气秉性,也同样日理万机的老战友如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等人,十分理解毛泽东的苦衷。他们在党内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和解释工作,终于使党内在毛泽东不连任国家主席的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1958年12月10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意愿,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议的决定》。

  朱德力荐刘少奇接替毛泽东

  1959年4月2日,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实际上是中共中央为即将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人大定调子的,其中一项重要的议程就是向二届人大推举国家领导人的人选,而新的国家主席人选尤为受人关注。

  在当时的中共高层领导中。可以作国家主席的人选应该说有好几位,经过中央书记处的初步酝酿,最后集中到朱德和刘少奇两个人的身上。

  按照惯常的做法,毛泽东不连任,由上届国家副主席朱德继任是顺理成章的事。事实上,在中共高层领导和党外民主人士中普遍持这种观点。还在半年前,为准备召开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组织部和统战部受中央书记处委托,草拟了一份第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国家领导人候选人名单,发给中央一些主要负责人征求意见。在这份名单上,仍把刘少奇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而没有提国家主席候选人人选。这就透露出了一个明显的信息:刘少奇仍将留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既然如此,国家主席候选人显然就是朱德了。朱德看了中央书记处送来的名单后,明白了中央的意图。朱德提笔给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地要小平同志转书记处同志们:“我提议刘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更为适当……至于我的工作,历来听党的安排,派什么做什么。”以后在一系列公开和私下场合。他多次说过自己比毛泽东年长七岁,由他接替毛泽东任国家主席不符合情理,更不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并再三坚持举荐刘少奇。

  中共中央接受了朱德的提议。至此,国家主席候选人己水落石出,非刘少奇莫属,与会者无不心知肚明。但是,由于毛泽东始终未推荐提名,在全会讨论提名国家主席候选人时,会场出现了少有的尴尬。这时,邓小平站起来说:“都不提,我提,刘少奇!”话音未落,全场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于是,全会一致同意刘少奇为中共中央向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国家主席候选人,而朱德为委员长候选人。

  1959年4月27日,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刘少奇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同时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成为继毛泽东之后中国第二任国家元首;朱德当选委员长。碰巧的是,毛泽东和刘少奇分别就任第一任第二任国家主席的年龄都刚过花甲之年,61岁。